6月14日,江蘇省委常委會開展長江江蘇段“滄桑巨變”案例解剖式調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八年來,江蘇堅定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治沉疴頑疾、抓生態修復、促轉型升級,長江江蘇段面貌煥然一新,高質量發展態勢強勁,成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生動例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系統性提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擁有最長長江岸線的江蘇省,沿江各市主動推動和踐行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全體黨員干部和社會各界群眾一起積極作為,抓好長江岸線清理整治,南京修復長江濕地超1500畝,泰州開展“泰美麗 碳匯林”植樹活動,蘇州打造沿江“萬畝綠廊”,兩岸群眾“退魚還濕”“洗腳上岸”等,一系列因地制宜的舉措,讓長江岸線水更綠、景更美,人們群眾無不拍手稱好、踴躍支持。可以看到,人民群眾是生態環境最直接的感受者和受益者,當生態思想根植于廣大人民的心中時,生態文明的基石也就可以牢牢鑄就。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中去,貫徹到發展理念中來,通過長期宣傳倡導形成文明生態建設大氛圍,通過建立完善長效機制防止污染問題死灰復燃,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規劃繪就綠色發展新藍圖,讓“取之有道才能用之不竭”的生態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文明發展的新風尚,守好生態發展最底線,才能走好生態發展之路。近年來,江蘇沿江各市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落實長江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要求,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強化長江流域左右岸、干支流、河湖協同保護,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淘汰高投入、高污染的產業項目,持續增加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這一系列積極舉措的落實促使長江江蘇段面貌煥然一新。 “一江碧水兩岸綠”是長江大保護中的時代答卷,這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唯有不斷強化生態發展意識、堅守生態發展理念、堅持生態發展行為,才能努力建成人民滿意、群眾期待的“美麗長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