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的第八個年頭。按照主題教育工作安排和大興調查研究部署要求,6月14日,省委常委會開展長江江蘇段“滄桑巨變”案例解剖式調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強調要以長江經濟帶江蘇段高質量發展的新成效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長江是哺育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母親河,幾千年來,長江流域所孕育出的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并列為中華文明的兩大源泉,是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最古老、影響最深遠的文明之一。現代長江經濟帶建設,離不開長江得天獨厚的地理與資源優勢,更離不開風景秀麗、絢麗多姿的長江生態文明。長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幸福生活的“國之大者”,近年來,江蘇上下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經過多年努力,長江兩岸面貌煥然一新,成為中華大地綠色發展的標桿地帶,一首回蕩在長江兩岸的“長江之歌”正在唱響。 唱好新時代的長江之歌,離不開系統性整治。近年來,江蘇與長江上下游各省通力協作,從長江整個生態系統出發,通盤考慮,整體規劃,加強對長江保護的頂層設計,促進流域綜合管理。淘汰落后產能、引入新型業態、整治沿江岸線、強化污染防治。堅決關停污染產業,全力修復長江生態,堅決貫徹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還需放眼長遠,做到標本兼治。近年來,江蘇抓住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新機遇,騰籠換鳥,招鸞引鳳,培育以綠色環保為主的新型產業,做到既讓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又要讓一江清水永續利用。深挖長江文化歷史,打造綠色經濟增長點。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的長江,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發展長江文化+旅游、長江文化+生態,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江蘇因地制宜,將長江江蘇段打造成觀光、旅游、休閑、科普為一體的生態長廊,將綠色發展的成果能與人民共享,實現生態、經濟和文化的良性循環。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江蘇因江而興、因江而盛,長江大保護,江蘇責任重大。只有堅持好新發展理念,守護好長江流域的“一江清水”,才能更好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讓人民擁有更多幸福感、獲得感,才能讓新時代“長江之歌”更和諧動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