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發展理念。近年來,江蘇省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率先啟動江蘇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著力打造綠美江蘇。“無廢城市”是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建設“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也是提高城市環境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建設美麗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無廢城市”建設首先可以從實施綠色工業生產開始。中國作為工業大國和人口大國,每天生產的工業垃圾數量龐大,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處理能力之間不平衡不匹配的矛盾較為突出。為了進一步建設“無廢城市”,從源頭減少大量固體廢棄物產生,就必須要限制“高耗能”和“高排放”項目無節制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有毒有害原輔料的使用,堅持綠色發展生產理念,打造綠色供應鏈。借鑒生活垃圾市場化的清運模式,加快構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收運體系,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和循環利用,打通工業固體廢物收運“最后一公里”,確保工業固體廢物得到安全規范的處置。 “無廢城市”建設其次可以從推行綠色農業生產深入。目前,我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但是對于規模以下的養殖場來說畜禽糞污處理難度依然較大。接下來就要瞄準短板,重點推進規模以下養殖場戶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牧循環發展。另外,要建立“誰使用誰交回、誰銷售誰收集、專業機構處置、市場主體承擔、公共財政補充”為主要模式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建立健全農用薄膜回收利用體系,實現廢棄物資源回收利用。同時也要注重從源頭減少產量用量,推廣可降解農膜。 “無廢城市”建設最終要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要從垃圾分類、低碳出行等等方面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垃圾分類要注重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垃圾分類政策,將生活垃圾分類真正貫穿到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全程中,嚴禁“先分后混”;建筑垃圾做好收運和處理,再生成為其他可利用產物,提升綜合利用率。至去年底,江蘇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的小區約1.9萬個,覆蓋率約80%;全省建成建筑垃圾年資源化利用能力100萬噸以上規模項目共24個、總能力達3300萬噸。后續,要繼續加大垃圾分類覆蓋率,倡導低碳出行等綠色生活方式,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工作合力,讓“無廢”理念深入人心。 無廢城市”的建設,是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程,更是一項全面共建共享的工作,率先建設“無廢城市”體現了江蘇能夠堅持系統觀念,平衡好發展和生態、眼前和長遠的關系,以點帶面,提升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我省已明確將“無廢城市”建設項目納入省級專項資金支持范圍,著力創建無廢園區、無廢工廠、無廢校園等,力將建設“無廢城市”貫穿落實到底,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