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全球人權治理高端論壇致賀信。習近平強調,中國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走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提升人權保障水平,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今年5月23日,習近平主席向“2023·中國西藏發展論壇”致賀信強調,“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推動我國人權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天地之間,莫貴于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中國人權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內因。中華文明在幾千年時間里,始終走的是“人本”路線。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出現現代意義上的“人權”概念,但是儒家文化中早已有人權意識的萌芽,處處閃耀著重人重民的人文主義光芒,成為當代中國人權理念的傳統文化淵源與資源,為當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思想土壤。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義,堅持人民民主的價值理念,遵循人民民主的發展規律,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使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和價值追求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體現到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 根植歷史,面向未來;源于中國,卻屬于世界。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將其作為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通過各種形式的國際合作,為各國人民實現共贏發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一帶一路”架起了溝通交流的“連心橋”,鋪起了共同發展的“幸福路”,建起了成果共享的“繁榮港”,描繪出“一帶一路”馭風前行的高質量發展生動畫面,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的最好詮釋,為人權領域提供了一種“共治”的思路,為世界人權事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人民幸福,見證中國“人權答卷”。中國在減貧、教育、司法、弱勢群體保障等領域的發展成績有目共睹,這不僅是人權保障交出的最佳答卷,更是世界人權保障的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是時代的使命,也是中國人權事業不斷發展的見證。踏上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國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努力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為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在人權發展之路上堅定邁出“中國步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