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窗可見綠,出門即入園”表達了人民對宜居樂業的美好愿景,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如何讓百姓“樂享”園林生活?近日,省住建廳發布了《江蘇省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2023年分批次開放具備條件的公園綠地等綠色空間,滿足群眾日常生活所需,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增進民生福祉,點亮群眾家門口的“詩和遠方”,讓“綠”布滿江蘇各地,真正將便民、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公園綠地是心與心溝通的紐帶,合理利用更能使生活充滿煙火氣息。曾幾何時,別具風光、怡人養性的“小園”往往只是少數文人雅士自得其樂的“私園”,如今,城市公園則在人們家庭、工作之外開辟出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園地。城市的高樓大廈和整齊的圍欄已在不經意間淡化著鄰里之情,公園綠地的開放共享使人們有了更多交流和選擇的空間。出門見綠,步行游園,人們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土壤上健身、休閑、聚餐......實現與自然的零距離接觸,有效緩解平日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放空心靈,享受愜意的自然時光,人間煙火氣彌漫了整片綠地,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觸手可及,綠色共享,公園綠地鋪滿了“詩和遠方”的人民底色。城市公園不僅是城市之肺,更是民眾幸福之源,建設獨具特色的公園綠地能使高質量發展的成果普惠百姓。南京小西湖的近百個院落被改造成幸福的“夢想之家”,蘇州多個“閑置空間”變身“寶藏游園”,南通改造開展“通小園”建設,泰州布局“口袋公園”,休閑娛樂輕松達......各地的實踐證明,讓公園綠地成為幸福樂園,不能僅對城市的空間布局進行調整,更多需要考慮周邊群眾的實際需求。為不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殷殷囑托,各地需優化景觀效果,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高公園綠地承載能力和共享服務能力,更好滿足市民群眾運動健身、兒童游樂、休閑游憩等親近自然的戶外活動需求,著力打造功能多樣的公園綠地,讓城市更綠色、更宜居,讓人們樂享家門口的“詩和遠方”。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成投用從來不是終點,而是管理維護的起點,需以“繡花”功夫裝點江蘇綠地。實現城市綠地空間微幸福、提升群眾幸福感是建設公園綠地的重要指標之一,無論何時,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不會動搖,而幸福的持續升級也離不開園林管理者和人民的共同努力。首先要繡好規劃設計之“花”,在城市實現綠地增長并非易事,各地需因地制宜,根據生態環保理念,充分利用場地和空間實施增綠補綠,提升城市綠化率。其次要繡好共建共享之“花”,守護好“綠色福利”應當群策群力,人民在樂享園林生活的同時,需強化主人翁意識,主動成為守護家園的參與者和貢獻者,通過雙方合力共同打造群眾樂享的“綠色家園”。
江蘇沉淀了豐厚的綠色底蘊,公園綠地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下功夫建好綠色空間,實打實護好民生福祉是各地落實《方案》的重要舉措,也更好滿足了群眾追尋家門口“詩和遠方”的美好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