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黨中央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上展現新作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扛起轉型升級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放眼全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銳意進取,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從不遺余力推行長江十年禁漁,恢復水生物多樣性,提高資源環境承載力,到多措并舉保護“中華水塔”,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們身邊天更藍了、繁星閃爍,山更綠了、蒼翠欲滴,水更清了、魚翔淺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綠色發展,就要心中有綠。北京冬奧會、殘奧會上,大到場館設施、技術支持、能源使用,小到火炬、服裝、餐具、擺件等,無不體現綠色環保理念;首屆上海市青少年“雙碳”方案提案大賽上,學生們立足自身,用洞察力、創造力、想象力,提出高效、有趣的“雙碳”方案,為建設美麗上海、美麗中國建言獻策。十四五期間,各地人民思想上“同頻共振”,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綠”植于“心”,全力打造顏值高、魅力足、發展好的美麗生態“新畫卷”。 綠色發展,“心動”更需“行動”。福建湄洲島建設全電智慧民宿,通過手機遠程控制切實減少耗電量;江蘇油田加快推進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和新能源建設,當好綠色發展“碳”路先鋒……環境就是民生,綠水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唯有將“綠”踐于行,為綠色發展畫路線,才能在綠色發展上一以貫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在產能結構調整、能源資源利用、綠色供給能力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日前,工信部公布了新一批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包括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累計推廣綠色產品近3萬個。可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只有把握綠色機遇,為綠色發展謀出路,才能將“綠”惠于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街道整潔、道路寬敞、綠草如茵、百花搖曳……對“時代聲音”最好的回答就是發展,地方治理要勇于扛重擔、當先鋒、站排頭,牽住綠色發展這個“牛鼻子”,不斷提高綠色發展“含金量”,讓綠色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