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回顧百年歷史,不難發現,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與國家命運的榮辱興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先生讀書時搖頭拗首、分外自得,而蒙童們人聲鼎沸、不知所云,恰如舊社會的“固步自封”“積貧積弱”;再看建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構建了面向大眾的教育服務體系和保障機制,優化教育結構,從推廣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再到飛速發展的高中教育及大學以上教育,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教育權利并因教育而改變命運,這一路的風霜坎坷,當為“篳路藍縷”之境,也為未來中國崛起鋪平了道路。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而有度,育而有為,是為強國之基、興國之本。如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無論時代如何發展,社會如何變遷,教育當有3問: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當代社會,教育當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堅定不移地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循序漸進地為黨和國家培養信仰堅定、道德完善的高技能人才。 隨著高等教育即將實現跨越式普及,職普融合、產教融合、科教融合成為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實現教育均衡的進程越來越穩,培養出的高技能人才越來越多,面對國際競爭,中國破除“卡脖子”難題的底氣越來越足,像桂海潮這樣來自邊遠小城的國之棟梁也必將不斷涌現,如是種種,都是我們加快從教育大國邁向教育強國的道道車轍,也是教育助力“民族復興”的朵朵腳印。 在劉慈欣的短片小說《鄉村教師》里,作者將教育的樸實無華璀璨星河聯系在了一起,將教育的代代傳承與人類的生存延續聯系在了一起,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教育也必將發出璀璨之光,塑造未來國家核心競爭力。相信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定能再上新高度,讓更多的機遇在新賽道上碰撞,讓更多的合作在新發展格局中呈現,以無可阻擋的磅礴之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美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