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初“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口號,響徹了大江南北。上海解放之戰是渡江戰役的最后一役,是解放戰爭中一場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具有特殊意義的城市攻堅戰。1949年5月12日至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解放上海。從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上海的統治徹底結束,中國最大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歷史開啟了嶄新的篇章,被譽為“戰爭的奇跡”。 整整16天,在硝煙彌漫的激烈戰斗中,人民解放軍以犧牲7613人、負傷2.4萬人的代價,殲敵15.3萬余人,將上海這座遠東大都市完整回歸人民。5月27日那一天,新生的上海,電燈是亮的,自來水未停,電話暢通,工廠學校保護完好,人民解放軍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上海完好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上海戰役也正式宣告了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上海解放了。 為了銘記人民軍隊英勇戰斗革命事跡,弘揚革命精神,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每年的5月27日定為上海解放紀念日。 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就是為了領導人民過上好日子。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為老百姓辦實事,人民政府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當時的上海市,物價飛漲、生產停滯、工人失業、物資短缺。初心使命,決定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針和具體舉措,一切為了人民,新政權的生機活力蒸蒸日上,老百姓從實際中看到希望,在理解中走向支持,形成勢不可擋的保衛和建設新生活的浪潮。 深入調查研究,是工作制勝的法寶。人民政府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是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的。領導同志都身體力行,深入實際,從人民群眾中獲取第一手信息,把真憑實據作為分析形勢、制定方案的根據,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是實現工作目標,取得戰斗勝利的堅實基礎。上海市社會安定、經濟恢復工作中,中國共產黨發動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了打擊盜匪、清除敵特、戰臺風、解除“大轟炸”危機、恢復生產等勝利。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上海特點的超大城市發展新路,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 撫今追昔,人民不會忘記,黎明破曉前犧牲的千千萬萬個共產黨人;人民也不會忘記,74年崢嶸歲月,一代代共產黨人傳承紅色基因,為著人民的福祉傾情奉獻、奮斗不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民在艱苦創業中拼搏,在改革開放中奮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濟實力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城市功能實現了歷史性提升,人民生活實現了歷史性變化。 意氣風發的上海人民正日益展現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精神風貌,開放、創新、包容已經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城市品格。一個風華正茂、日新月異的上海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活力,展現出壯麗的遠大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