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復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中亞留學生并指出“中國和中亞國家山水相連,友誼深厚,命運與共。”誠然,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每個國家都是世界的一部分。當今正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更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攜手合作,共同迎接挑戰。 回首過往,從漢朝開辟絲綢之路,到盛唐玄奘西行,再到明代鄭和下西洋,我國自古以來便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如今,從進博會、廣交會、消博會迎四海之賓,到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實現了互惠互利、互利共贏,生動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擁抱世界,才能擁抱明天,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 決勝未來的辦法是和衷共濟,以合作之姿共迎挑戰。當前,國際國內環境復雜多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展開,各國之間始終要以整體的身份,共同面對來自各方的挑戰,合作以抓住發展機遇。一方面,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沒有變,另一方面,跨國之間的問題需要共同解決。世界各國只有和睦相處、合作共贏,才能讓世界發展更加繁榮,安全更有保障。 面對全球共同關注的生態問題,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合作之姿走好生態發展之路,以中國式治理模式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解決方案。全球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帶來了生態環保問題,近年來,中國加大沙漠地區退耕還林、綠色治理節奏,不少沙丘變綠洲,荒漠變果園,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中國快速發展清潔能源,合理利用光伏、風能、水能以及核能發電,替代部分燃煤,既解決了發展問題,又做到了環境保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共處地球村,人類本就該攜手共建美麗世界,只有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完善合作機制,厘清各方責任,才能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美好愿景。 獨木不成林,以合作之姿實現個人成長進步,單一的力量有時過于弱小,而通過合作便可激發出潛力。“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任何形式的命運共同體都需要每個成員的共同努力。“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當世界人民團結一心,匯聚眾力,融合眾智,就能更好地推動全球和平繁榮、發展共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