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建設好雄安新區,重要的是銜接好安居和樂業,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江蘇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推動美好江蘇建設行穩致遠。 千年大計,交通先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多次強調“要想富,先修路”,老百姓要安居樂業,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交通是現代城市的血脈,血脈暢通,城市才能健康發展。如蘇浙兩省四市(蘇州市、湖州市、無錫市、常州市)環太湖公路,將沿線景點、特色鄉鎮、紅色文化發源地等串聯成線,線環成面,打造多種道路文化,成功上榜2022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需結合區位特點,將創新性思維融入現代交通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地上、地下空間,打造集基礎功能、特色服務于一體的現代交通體系,提升人民群眾出行出游的獲得感、幸福感,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畫卷。 新興產業,興國之本。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經濟結構,決定著今后產業和區域競爭力,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作用。江蘇擁有完整的汽車產業集群,以江蘇省太倉市為例,該市突出汽車產業優勢,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有效提升群眾收入水平,連續七年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榜首;光伏作為江蘇優勢產業,以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和產量連續十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的驕人業績,贏得“全球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江蘇”美譽。此外,江蘇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為著力點,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讓人民在“快發展”中也能享受“慢生活”。 生態建設,利在千秋。人們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生態環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必不長久。江蘇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在近期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江蘇推出一攬子城鄉建設惠民舉措,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口袋公園”2000余個,這些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的“口袋公園”,通過見縫插綠的方式點綴城市空間,用“小而精”“小而美”的方式傳遞“微綠色”“微幸福”。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江蘇各地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群眾爭做綠色景觀的欣賞者、綠色生態的建設者,合力構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生態畫卷,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 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江蘇上下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需堅定信心、著眼長遠,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讓人民心中有光亮、未來生活有奔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