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寶馬MINI在上海車展的冰淇淋事件引起公眾熱議,兩名工作人員向外國游客分配了冰淇淋,但拒絕向中國游客提供這項服務,這與之前寶馬中華區總裁“寶馬的家在中國”言論相悖。在輿論的持續發酵中,寶馬官方再度發聲,表示涉事的兩名工作人員不是公司內部員工,屬于臨時聘用,以后將不再出現,將矛頭指向了“臨時工”這一身份,這究竟是“置身事外”的澄清,亦或是“棄卒保車”的險招,我們不得而知。 臨時工這一身份,現在環境里聽起來幾乎是“替罪羊”的代名詞,但是在古代,臨時工真的只是一種崗位,老百姓給官府納稅,政府拿出其中的一部分,向社會雇傭一些人為其打雜跑腿,也就是“衙役”,雖然沒有正式報酬,但是仗著為官府打工的名聲,在當時也是是名副其實的“香餑餑”。到了現代社會,臨時用工與普通員工的區別主要在于人事管理制度、工資福利待遇以及勞動合同期限等等。出事了,惹禍了,都是臨時工的錯,好像也已經成了不謀而合的“契約”。但是他們的“已警告”、“已停職”、“已開除”,不應該是問題解決的終點,而應是起點。如何對這類人員做好管理工作,如何更好的規范和使用臨時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加強臨時用工的入職考察,把好用人“第一關”。企業、機關在對外招聘時,要根據自身的招聘需求,面試考察等環節嚴格把控好求職人的個人品行、生活作風和專業素養等方面,給求職人做好“精準畫像”,充分的了解其適合的崗位職務,才能及時篩選掉不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員,做到“人崗相配”。 在錄用的過程中,也要做好勞動合同簽訂,和求職者對于工作內容、重點要求和工資薪金等做好一系列明文約定,讓求職人和招聘單位有“雙重保險”。 做好臨用人員的崗前培訓,提升工作“質量關”。崗前培訓能夠讓工作人員快速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熟悉崗位職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培訓可以通過觀看宣傳片,對本單位的主營職能、行業理念、發展概況、發展規劃有一定的認識;通過安全知識講解,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作業意識;通過急救知識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現場處理事故的能力,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同時,能更好地為群眾做好工作。 建立試用員工的考核制度,做好后續“保障關”。建立以崗位績效考核制為主要形式的激勵制度,通過對臨時工履行崗位職責情況的評估,將其績效獎金分配結構與實行工作質量緊密結合,對工作態度認真,考核優秀的人員優先考慮任用晉升,對工作懈怠、躺平的工作人員通過勸勉談話、績效考核、末位淘汰等方式調動工作積極性,推動管理工作上一個新的臺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