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0日至26日是江蘇省“愛鳥周”。4月17日,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全省鳥類多樣性觀測點評工作會議,發布全省鳥類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江蘇現已調查到記錄的鳥類共358種,種類數量再創新高,江蘇鳥類種類和數量都穩固提升的原因,是江蘇生態環境總體的不斷改善。 回望過去的十年,江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理念,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從曾是采煤塌陷區,現在是水天一色、郁郁蔥蔥的潘安湖濕地公園,到現在的太湖黿頭渚,碧水遼闊山色相印,桃花水母再現。督公湖、解憂湖、龍吟湖……一個個波光粼粼的湖泊清澈見底,便是江蘇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鑲嵌的珍珠。不止是湖泊,截至到目前,江蘇一共有27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國家生態園林城市、8個國家森林城市,讓自古的“祥泰之州,常樂之州”變成了新時代的綠美省份。 十年來,江蘇創新政策,強化生態導向,首創全面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鼓勵多樣化的賠償與修復方式,江蘇的環境保護政策為了綠色江蘇的發展不斷調整,綠色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轉型步伐加快,江蘇的“含美量”“含綠量”不斷提高;天空野鳥云集,水里江豚嬉戲,呈現出一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風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江蘇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生態興則文明興,江蘇立足實干擔當,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政府治理體系,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融合,實現正向循環,不僅留住了鳥類,留住了優美的生態,更留住了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奔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