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谷雨”,也是聯合國倡導建立的“中文日”。近年來,“中文熱”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用漢語講述的中國故事被越來越多人所聆聽,中文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的重要橋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了解一個國家最好的鑰匙。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全球化參與程度日益加強,世界各國學習中文、了解中國的意愿也越來越強。愛爾蘭、俄羅斯等國家將中文納入高考,美國、英國等國家公立學校也加入中文課程,購買中國產電車的海外用戶、期望登上中國“天宮”空間站的宇航員都在學習中文……截至2022年底,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中文教育、81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海外近兩億人學習和使用中文。中文走向世界的腳步清晰有力。 “中文熱”的背后,是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未曾中斷,得益于漢字的發明與發展傳承。中文書法、詩詞歌賦展示出獨特的藝術美感,中文古籍凝聚著古人知識與經驗,中文典故蘊藏著豐富的哲學智慧。以漢字為媒介講好中國故事,不僅為外國朋友提供一個看懂、聽懂、讀懂中國的“窗口”,更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文的美,不僅美在成五千年華夏之史載,更美在現今日中華復興強國之音。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實現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讓14億人告別絕對貧困,在全球“疫”考中交出高分答卷……隨著中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學好中文,才能理解中國的政治智慧,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共處、交流互鑒,共同應對全球性問題,推動一個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全球化發展。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十六年前的一曲《中國話》,如今已成現實。伴隨著中國發展的堅定步伐,我們有理由期待,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中文、學中文、用中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