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加沒有決策權。政府部門要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就必須廣泛聯系群眾,做好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需要我們經常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意愿。 調查研究切勿“走馬觀花”。毛澤東曾在尋烏調研時認為調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走馬觀花’,一種是‘下馬看花’,‘走馬觀花’可以迅速了解事物的概況,但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下馬看花’雖然耗時多些,但能看到事物的內部,發現問題的本質。調查研究,需要身入更要心入,走訪企業,不是會議室里坐坐,報告聽聽就完事了的,我們要深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交流,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求,向群眾普及國家政策,了解困難群眾及其家庭基本生活情況。我們需要的是多一些“下馬看花”的黨員干部,少一些“走馬觀花”的形式主義。 調查研究切勿“高高在上”。黨員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帶著責任、帶著任務、帶著問題,下基層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少一些被安排、被引導,少看一些“亮點工程”,少走一些“經典路線”。“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策是否得當,要深入民間。深入車間班組、深入群眾一線,解剖麻雀、研究問題、尋策問道,用“角色帶入”的方式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調查研究切勿“虎頭蛇尾”。調查研究的目的是摸清現狀,理清脈絡,針對存在的問題形成可行性的研究報告,進而貫徹落實到行動中去,并在實際運用中加以修改完善。調查研究不是“一陣風”,開始時如火如荼,熱熱鬧鬧,后來就馬馬虎虎,勁頭越來越小,到最后束之高樓。對群眾的思想引領是否常抓不懈,有問題就要有反饋,“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越能體現出干部的差距,要始終以沖刺的狀態,永遠在路上的心態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切實把調查研究的“問題清單”變成工作實績的“成效清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