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寒氣漸消,春意融融,呈氣清景明、萬物復蘇之象,便為清明。清明節融合寒食、上巳兩個節日而來,既是祭祀先人、慎終追遠的肅穆日子,也是踏青游玩,賞味春趣的節日。又是一年清明至,這樣的日子里,你想起了誰? 或許,我們會想起已經告別人間的摯愛親朋。清明雨如淚,滴滴俱思人。曾經,在親人的呵護關愛下,我們從垂髫稚童成長為朝氣蓬勃的青年;而今,斯人已逝,青年還在成長。輕煙飛散,融入血脈的眷戀總是不經意地勃發;香燭長明,洶涌流動的又何止眷戀,還有他青年時開荒拓土的豪情壯闊,中年時重頭再來的堅韌不拔,晚年時病魔下酒的樂觀豁達。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對立,而是生與生的交接與延續,死者揮手到站,生者將帶著前人的厚望繼續前行。 或許,我們會想起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碧血丹心。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中國有約2000萬名烈士為國捐軀。他們舍生忘死,甚至來不及看一眼身后的山河無恙;他們在寒冬中燃燒,是為了讓更多人享受春天美好。清明祭掃,不僅是祭奠一家一姓之祖先,更是緬懷中華民族之英烈。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燈塔,是一個國家最深厚的底蘊。共懷英雄,升華民族精神中的偉大信仰;祭祀先烈,提煉民族血液中的崇高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精神火種生生不息。 清明不只有哀思,也有天清氣朗,春和景明,是踏青尋春的日子,更是春耕農忙的大好時節。故人已遠逝,生者當奮發,懷念先人在心更在行。春日好時光,不能一直沉浸在悲傷中,擦干眼淚向前走,接過他們手中的“鋼槍”,接續奮斗、篤行不怠才是最好的致敬。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先輩們浴血于戰場,創業于微末,不愧于時代的英雄。新的時代,新的“戰場”,青年一代挺身而出,用紙筆、用焊火、用鍵盤攻克險關、克敵制勝,成為新時代的英雄。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杏花雨過天已晴,此時草長鶯飛、春光明媚,正是點燈奮戰、創業干事好時節。加油,青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