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湖南調研并主持召開先進制造業發展座談會。他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進高端制造,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成為擁有全球產業門類最齊全、產業體系最完整的制造業第一大國。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持續穩定在40%以上,制造業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固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們也應清晰認識到,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我們也面臨著全球產業鏈競爭態勢加劇、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產業結構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列為2023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體現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關鍵標志,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物質基礎。“我們要練好內功、站穩腳跟。”圍繞“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如是強調。各級政府和部門要精準施策,建設與當地產業發展特點、資源稟賦條件相匹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爭當特色產業增長極的“排頭兵”;要充分發揮創新的引領作用,聚焦產業鏈創新,持續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要主動融入國際產業循環,深化與全球產業鏈的緊密聯系,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下好全球產業鏈競爭的“先手棋”。 奮進新時代,闊步新征程,在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道路上,我們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經濟現代化的重要任務,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入強大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