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12個詞、24個字濃縮而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語)”,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精神旗幟。 今日之中國,其快速崛起為世界所矚目,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在這個時候,更需要核心價值的滋養,讓社會得以凝聚和向上提升。 核心價值并非抽象玄虛的空中樓閣,也非深奧的學理探討。說白了,它其實就是千千萬萬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的美德,是一般公眾都通曉的生活準則和價值觀念,或者說,它就是諸多正常美好事物的概括與總結。人生在世,必然有一個最終目標,它聯系著人的一切活動,貫穿于人的社會生活實踐之中,支配人們去解決為什么活著和怎樣活著的問題,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對這目標的最佳設定和最好指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個人和社會進步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科學定向、鼓舞斗志,還是煥發內驅力,都離不開這個被稱作“核心”的價值觀。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一個人所確立的價值目標越遠大、越堅定,那么,他煥發出的精神驅動力就越強,表現出的行為約束力就越嚴,產生出的品德塑造力就越大。因而,它的人生價值也就升華得越高。反之,一個人所選定的價值目標越短暫、越卑微,那么,他煥發出的精神驅動力就越弱,表現出的行為約束力就越松,產生的品德塑造力就越小。因而,他的人生價值也就越低。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崇高的價值目標,它是鼓舞我們百折不撓、奮勇前進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生價值不斷升華的強大動力。為什么蔣家王朝崩潰之前,有些享有高官厚祿的國民黨人自尋短見,從根本上說,因為他們所選定的價值目標是低下卑微或是沒落腐朽的。為什么今天我國英雄輩出:人民子弟兵甘灑熱血,捍衛祖國的領土;大批改革家不畏艱險,開拓著騰飛的道路;億萬人民戰天斗地,創造出無數的奇跡,就是因為他們都胸懷同一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核心價值觀始終在鼓舞著他們的斗志。 由此可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非人人都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壯舉,人人都變成萬人矚目的模范。而是要我們每個人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做好自己,履行責任、付出努力。無論是“巨鰲冠山”,還是“群蟻戴粒”,只要盡力而為,各顯其能,就能各得其所,各有所樂,就都是美好生活所必需的。 價值觀就在你我身邊。主流價值只有具象生動,才有無聲的穿透力,才能夠抵達人們的內心。為什么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在榜樣的身上總是集中了人們的精神向往,人們呼喚焦裕祿,因為“百姓誰不愛好官”;人們熱愛雷鋒,因為人們期待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真摯情感。這種榜樣的力量具有無形的感染力,于潛移默化間能夠在人們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向善向上的情懷,生出一種見賢思齊的自覺。更重要的是,這種無形的力量還能產生一種“漣漪效應”,最終實現正能量的不斷傳遞,讓千千萬萬“沉默的大多數”感受到核心價值的魅力。從舍生取義的“英雄篇”到默默奉獻的好人榜,從遠方的震撼到身邊的感動,萬眾一心同筑道德之堤,共踐信仰之美,在落細、落小、落實的道德踐行中,讓核心價值之花美麗綻放,讓擲地有聲的12個詞大放光芒,引導14億人砥礪奮進,在新征程中唱好新時代的正氣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