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文章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文章深刻闡明了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意義,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指明了方向。 農業事業高歌猛進,糧食豐收捷報頻傳。回顧2022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種業振興深入推進,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2萬份;農產品貿易較快增長,全面進出口總額達3343.2億美元;鄉村休閑旅游業恢復性發展,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預計增長10%左右……一個個產業興旺的場景,描繪著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豐”景圖。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中國糧食供給實現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轉變,依靠自身力量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要始終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不斷改善糧食生產條件,加快育種創新技術,推行耕地保護政策,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使“中國糧”成為興國安邦的“壓艙石”。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科技自立自強是根本動力。放眼今日,旋耕機、收割機、拖拉機一應俱全,無人機播撒農藥、“種田管理”打理水稻、農技專家在線看田。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2%,從“靠經驗”到“靠數據”,“汗水農業”轉變為“智慧農業”,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人心所向。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要立足我國實際,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塑造新動能新優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讓“中國飯碗”端得更滿、端得更牢。 春回大地萬物蘇,春耕備耕正當時。“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今年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起步之年,各地各部門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時時安心不下”的責任感,真抓實干、埋頭苦干,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上留下堅實的奮斗足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