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提到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四千”精神源于江浙等地,江蘇因地制宜賦予其新時代內涵:積極適應時代的“千變萬化”、主動經受創新的“千錘百煉”、在發展的前沿展現“千姿萬態”、在新的征程上奔騰“千軍萬馬”。憑借“四千四萬”精神,江蘇用全國1.1%的土地創造了全國1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廣大黨員干部,如何從“四千四萬”精神中汲取整裝再出發的內在動力,讓為民服務“最后一米”成為“最好一米”,顯得尤為重要。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讓服務更加精準。“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高手在民間。”黨員干部要深入基層、心入基層,多接地氣、多到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摸清群眾需求、整合服務資源、開展服務匹配、確定服務項目、提升服務能力,將為民服務端口前移,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為民服務“就在身邊”的幸福感。 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讓服務更有溫度。“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發展意識,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專業化水平,通過持續推動為民服務權限下沉、積極打造“家門口”的服務陣地、深入開展“便民服務快辦行動”,說“內行話”、辦“內行事”,讓為民服務更有速度、更加精準、更具溫度,真正做有創造力的執行者。 拿出久久為功的韌勁,讓服務落到實處。“我們這一代中國人從小聽得最多的故事就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等,都很勵志,講的都是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們中國人不會被任何困難所壓倒。”黨員干部要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通過豐富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更新知識體系、加強實踐鍛煉,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干,讓為民服務的“最后一米”成為“最好一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