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基層治理和民生保障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促進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質生活的基礎性工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牢牢記在心上、時時抓在手上,確保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基層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治國安邦,重在基層,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才能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層治理關鍵在人,要抓好“頭雁”工程,下好人才“先手棋”。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的穩定迅速發展對于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急需打造一批政治底色鮮明、黨性作風清朗、素質能力出彩的基層干部以解“人才之渴”。正如前不久大火的掃黑除惡題材電視劇《狂飆》里的安欣,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艱苦奮斗,一直堅守著初心,只為“利刃出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新時代的征程上,正是需要干部們爭做基層賽場上的“狂飆者”,爭當基層治理的改革促進派、實干家,在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和實踐鍛煉的磨礪中展現出干部隊伍新氣象、書寫新篇章。 基層治理離不開技術支撐,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放眼整個治理體系,“智慧社區”“網格化+積分”“一網通辦”等數字化轉型案例層出不窮。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要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通過信息化手段進一步激發基層社會、基層細胞的活力,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真正做到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基層治理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堅定不移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從中國古代傳統的“民本”思想,到“我為黨的二十大建言獻策”的具體實踐,從脫貧攻堅到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決定性勝利,從古至今,歷史這個“教科書”反復證明,人民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如今的基層治理也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僅要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懂得“接地氣”,會講“地方言”,常態化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創新惠民服務模式,讓基層治理重創新、有實效,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