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共中央黨校建校90周年慶祝大會暨202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各級黨校要堅守這個初心,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設立黨校就作為一個緊迫的任務提上了黨的議事日程。1924年5月,黨的第一次中央執委會擴大會議提出“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1933年3月,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在瑞金成立,標志著中央黨校正式創辦。從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到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90年來,中央黨校為我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培養了一大批領導骨干,發揮了重要作用。黨校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為黨育才、為黨獻策”是其始終不變的初心。 定位清,則方向明。黨校姓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校事業必須始終堅持的政治站位,是踐行黨校初心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校是教育培訓干部的地方,必須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把講全講準、講深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黨校教學的重中之重,教育引導學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在培養造就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執政骨干隊伍上積極作為,做好新時代的傳道、授業、解惑工作;必須確保始終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讓“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各級黨校成為一種風尚和自覺。 “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作為黨員干部,要認真對待每一次黨校進修的機會,主動學、堅持學,把它當成提高自己理論水平、黨性修養、本領能力的重要手段,把它當成改進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方式,讓自己能夠更好地洞察時代大勢、掌握歷史主動,成為能夠堪當重任的新時代接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