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進入數字時代,數字化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截至2021年底,算力規模全球排名第二;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7.2萬億增至45.5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我國電子政務在線服務指數全球排名提升至第9位……一條條數據世界矚目,一項項成就分外亮眼。在全球數字化發展浪潮中,中國勇立潮頭,數字中國建設跨上了新的臺階,并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遵循。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優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最高原則。在數字中國蓬勃發展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龐大的“數據體量”讓中國成為“數字大國”,但距離“數字強國”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規劃》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數字中國建設是一項橫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安全等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需要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黨對數字中國的方針政策落實到數字中國的方方面面,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數字化發展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規劃》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邁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要以數字化轉型整體帶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變革,在數字化發展浪潮中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塑造新優勢。通過打造數字化公共服務“一鍵直達”的“云場景”,構建數字化實體經濟“虛實融合”的“新業態”,發展數字化文化“自信繁榮”的“大平臺”,形成數字化生態“一體保護”的“一張圖”,讓數字中國建設的“新藍圖”在“0”和“1”的跳動中落入華夏大地,繪就出數字化建設的宏偉畫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 數字改變生活,數字賦能發展,數字助力復興。一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數字中國正在蓬勃興起,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數字中國建設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插上“數字翅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更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