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不斷提升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決守牢確保糧食安全、防止規模性返貧等底線。 “穩”根基,聚焦耕地保護。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耕地的重要性,提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要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優化調整農村用地布局,確定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確保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總量不再減少。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提”產能,優化種植結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要想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就要全面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進一步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穩定糧食產量,在農業基礎設施、耕地地力水平、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全程機械化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積極探索開展高標準農田先建后補試點,優先向糧食主產區集中,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更加扎實地筑牢糧食產能基礎。 “壯”產業,拓寬致富渠道。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在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能力上探新路子,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新格局。發展聯合合作,統一生產標準和供貨標準,形成農資采購、產品供給等規模優勢,增加市場議價主導權,挖掘產業內部增收潛力,讓更多農民能夠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百年變局加速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壓力。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據中央一號文件要求,以守護糧食安全的神圣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牢牢端穩中國人的飯碗,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