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釋了自立自強的科技創新對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科技創新也進入空前活躍時期,已成為影響全球發展格局和競爭態勢的關鍵變量,深刻影響著國家發展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科技創新是中國實現“復興夢”“強國夢”“幸福夢”的必由之路。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增效,既有利于民生,又有利于新格局的構建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從10年前中國空間站應用載荷工程技術團隊遭遇質疑到現在中國打造出了自己的“太空試驗室”,肩負這一光榮使命的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5歲,在驚濤駭浪中經受住了一次次重大考驗。新時代征程中,我們會面臨各種挑戰和機遇,這就需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抓住發展機遇,迎難而上,攻克技術難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要素。一個地區的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高層次人才供給。我國要推動建設新發展格局,需要加快對科技創新人才的使用、培養,完善科技人才政策,由“內”而“外”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內”在需提升人才科學素養,為科技人才提供專業化學習交流平臺,提升學術造詣。“外”在需要為科技人才全方位打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打破人才成長和科技創新的壁壘,為不同的人才“量身定制”培養套餐。努力開創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科技創新人才競相發展局面,為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之間相互促進、融合共生的緊密關系。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進入新的一個階段。知識產權保護貫穿著創新發展的全過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就是讓每個創新成果都能等得到尊重,就是讓每個科技人才得到尊重,從而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打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創新賦能發展,科技制勝未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技創新這一強大引擎正全速發動,驅動著“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