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消費旺,經濟活力才能勁更足。2023年春節紅紅火火的消費熱鬧場景,有力提振了市場精氣神。春節期間,各大線上平臺、線下實體營業額都出現了爆發性的增長。在新春旅游和返鄉熱潮的帶動下,餐飲行業也迎來了一個新的消費高峰。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今年初五迎財神的吉日,僅“海底撈”門店單日接待顧客超135萬人次,超過了元旦的階段性客流高峰。旅游景區,大到城市風光的“世界最高摩天輪”,小到“中國美麗鄉村”排隊乘客隊伍也是只增不減。 消費回暖,隨之而來的是消費輿情反映出的一系列堵點與槽點,“4個菜花1500塊”“6根面20元”“四川樂山景區熱氣球從空中墜落”等內容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這正是因為短期內重點消費場景人群聚集、需求釋放,同時疊加了疫情防控新階段生活重回正軌消費需求井噴的因素,造成市場供給不足,影響了消費體驗。但究其本質,還是源于消費訴求與供給質量無法精準適配的矛盾突出。這就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確保消費者安全消費、放心滿意。 火熱的春節消費場景過后,居民的消費力究竟還有多強?從各城市交出的“答卷”來看,市場恢復可能不會一蹴而就,但居民的消費熱情和可支付能力都表現出超預期的活力與能力。春節之后市場回歸常態化,在這一波市場信心的推動下,按需做出調整與改變成為決定消費經濟恢復速度的關鍵所在。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消費升級,關鍵在于老百姓的收入要跟上來。我們要把握我國居民消費的特征和趨勢,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加快形成提振居民消費傾向的有效思路,推動建立更加協調有序的經濟良性循環。要有針對性地破解受疫情影響導致的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等擴大消費面臨的制約。同時,要多措并舉推動各行業各領域多維發力,加快清除有效供給與多樣化消費需求的差距。 今年將迎來改革開放45周年,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持續發力,民眾消費信心必將進一步提升,做好擴大內需這篇“大文章”,務必要駕好消費這輛“馬車”,拉動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