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歲末,年味愈濃,家家戶戶都在做年饅頭,年味從蒸籠里彌漫出,從白茫茫的水汽中氤氳開,從饅頭香氣里發散開……民有諺:“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貼對聯,三十晚上熬一宿。”民有俗:年饅頭又大又白,預示新的一年蒸蒸日上,興旺發達。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如何讓白白胖胖的“年饅頭”出屜,關鍵在于“調好餡”“發好面”“純手工”。 鮮肉餡、蟹黃肉餡、蘿卜肉餡、秧草餡、馬蹄餡、雪菜餡、青菜餡……年饅頭的餡料多種多樣,而且每年都有順應時令、不落窠臼的新品種。 作為基層工作者,“調好餡”就是“苦修內功,在學懂弄通上下功夫”。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真正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與豐富內涵;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工作主責主業結合起來,向領導學習、向同事學習、向群眾學習,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變為做好本職工作、推進事業發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在新時代新征程,以“爭先、領先、率先、優先”推進個人進步和事業發展。 面粉要選好選準原料、發酵要用傳統方法、時間要把控好,面發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做出來的年饅頭是否飽滿圓潤、白白胖胖、引人垂涎。 作為基層工作者,“發好面”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在常悟常進上下功夫”。實時自省、見賢思齊,真正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優缺點、有的放矢地自我完善;反躬自省、寬以待人,凡事多從自身尋找問題,少一些苛責抱怨,以感恩的心對待工作,以民為本、以心換心、與民為善;善于自省、嚴守底線,以敬畏之心對“權”,以律己之心對“利”,時刻規范言行。多問為什么、多思考思考、多梳理梳理,直面短板、沉著冷靜、未雨綢繆、迎難而上,不斷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充實自身、補足短板、砥礪向前。 從調餡、和面到包制,年饅頭的所有流程都是純手工制作,在機械化普及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也恰是如此,才讓年饅頭有了愛與幸福的味道。 作為基層工作者,“純手工”就是“路雖遠,行則將至,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知是基礎、行是重點,要深入群眾,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向人民學習、向人民問策;知行合一、篤行致遠,要腳踏實地、付諸實踐、真抓實干、干出實效,在不斷提升黨性修養和干事創業中切實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基層工作的我們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我們一往無前、頑強拼搏,我們身體力行、創造輝煌,要深刻把握好堅持好一切從實際出發,用實踐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讓“又大又圓又美味”的“年饅頭”完美出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