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了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了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經濟發展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接下來會走上怎樣的道路、取得怎樣的成績,不僅要洞察時局,更要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風向、更是答案。當前,國際環境動蕩不安,我國經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于此背景之下,2023年的中國經濟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擴大內需是不折不扣的重中之重、是主要抓手。 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提振信心再踏征程。今年,中國經濟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8%,但在疫情等非預期沖擊下,二季度經濟增長下行至0.4%,讓人倍感壓力。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中國經濟,在危機中尋機遇,在變局中開新局,在第三季度交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9%的成績單,打破了“在谷底徘徊多久”的各類猜測,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底氣和信心。實踐證明,有著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堅持,在面對非預期沖擊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才能始終鼓足信心、應對挑戰、奮勇前進,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擴大內需和穩定增長,是中國經濟的活力之源。10年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發揮,市場銷售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優化升級,商業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有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已經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從全球視角來看,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下降至34.2%,且2023年世界經濟顯著放緩的概率增大,外部需求或將進一步趨弱。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我們更需要堅定不移地擴大內需。 展望2023年,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堅持穩中求進,不斷擴大內需、穩定增長,是保持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良好態勢的動力之源。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折不扣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中國經濟定能入春回暖、穩步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