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如期舉行。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織的大背景下,本屆峰會“共同復蘇 強勁復蘇”的目標愿景更加凸顯出世界各國人民對于渴望和平、期待復蘇、追尋發展的美好愿景。 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中國不能缺席。為此,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做題為《共迎時代挑戰 共建美好未來》的講話時,毫不吝惜地向世界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各國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讓團結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時代課題,共渡難關,共創未來。” 縱觀當今中國,可以看到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理念,促使中國在后疫情時代為解決全球性問題作出了卓越貢獻。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人口大國,在全世界新冠確診人數屢屢攀升、死亡病例日日遞增的趨勢下,依然達成了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目標,國內各行各業的生產不斷鏈、保穩供、提質量,源源不斷向世界輸送“中國力量”:截至2022年1月,中國已經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20億支新冠疫苗;2022年7月,中國在布隆迪援建的魯齊巴齊水電站最后一臺機組完成試運行,電站三臺機組實現并網發電目標;2022年10月,中國在埃塞俄比亞援建的埃塞科技博物館正式啟用……中國在以自身發展帶動世界發展的同時,攜手各國共同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戰,這也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所指出的:“世界各國風雨同舟、團結合作,才能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放眼廣大世界,可以預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后疫情時代世界各國人民的前途所在。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后,國際貿易發展受阻,西方世界受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裹挾,深陷國家治理泥潭,出臺了一系列逆全球化的政策措施,以“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國家權力,惡意壟斷關鍵產業,大行貿易保護之道,而這也導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通脹率居高不下,失業率極速飆升,民眾大規模抗議此起彼伏。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歸咎于資本主義的局限性,資產階級支配和控制資本主義經濟和政治的發展運行,不斷激化著社會矛盾與沖突。 作為擁有馬克思主義這一強大思想武器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慎終如始地繼承與發揚馬克思關于個人與集體關系的精辟論斷,將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構建了以人民為中心、以人的全面發展為過程、以人的自由為終極目標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基本層,將“共同體”的概念從個體的“共同體”延伸到集體的“共同體”,世界各國、國際組織乃至跨國公司盡被納入“共同體”的范圍,“共同體”中的成員和衷共濟,四海一家。試問這艘鐵板一塊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巨輪,航行在全球發展這片大海上,怎能不劈波斬浪,怎能不行穩致遠? 未來的中國,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掣人類命運共同體之帆,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后疫情時代全球復蘇注入不竭動力,攜全人類共同邁向美好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