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盛會,東方之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匯五洲佳品,聚四海賓朋。 今年的進博會首次設立“農作物種業”專區,旨在讓全球種業企業分享中國市場的同時共同探討推進種業升級,推動種業領域務實合作,促進種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進一步激發我國市場活力,促進種業企業國際交流合作,助力中國種業振興。 糧安天下,種為糧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核心所在。種業振興,離不開對國外良種的引進。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國外農作物引種的歷史。古有張騫出使西域,引進蠶豆、芝麻、葡萄、石榴;近有明清時期,從中南美洲引進玉米、馬鈴薯、番茄等,這些高產作物養活了無數中國人民。近些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種業引進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從西芹到冰草,從火龍果到晴王葡萄,這些國外新品種蔬果良種的引進,一方面增加農民收入,豐富了中國人的“菜籃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我所用,優化本土種子的“芯片代碼”。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市場,農作物和畜禽種業市場規模接近6000億元,良種對糧食增產和畜牧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45%和40%,優良品種推廣率逾96%。但在自身農業產業鏈中,數字化、機械化技術等應用與發達國家尚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著眼于賣種子,更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促進中國種業全產業鏈健康發展。通過以進博會為契機,推進國際農產品供應鏈融入、出口食品農產品監管模式創新、國際貿易通關便利化制度創設,形成覆蓋農產品生產、加工、研發、出口的全產業鏈。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中國的種業振興離不開世界的技術和理念。我們需要敞開胸懷,擁抱世界,集全球資源,育中國種,強農業本,助力中國種業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讓中國種業的“中國芯”,灑滿“希望的田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