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黎元為先。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要求對新時代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群眾利益無小事。貫徹落實這一部署,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基層,走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回首百年黨史,我們黨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取得勝利,就是因為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面對黨的二十大的新起點、新征程,只有深入基層調研了解、體察民情,俯下身、彎下腰、沉下心,多去傾聽群眾的聲音,了解群眾的訴求。“紙上得來終得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身去調查、實地去調研,發現實際問題,尋求解決辦法,才能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惠及全體人民。 保障基本民生,托住底線最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與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密切相關,最能體現人民情懷、民生溫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公共服務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以前貧困的人們,現在也能有房住、有醫保、能上學、能養老,但是仍存在短板和不足。要進一步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老、食品安全、社會治安等實際問題,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織密織牢基本民生的保障網。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貫徹落實這一部署,就要完善分配制度,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一方面聯系著千家萬戶,一方面牽連著發展大局。穩住就業,要打好就業的“組合拳”。一方面要穩住企業,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及時給予企業扶持,在政策上做“加法”,政府權力上做“減法”,在服務上做“乘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另一方面,對就業重點人群,要有針對性地給予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找準痛點難點,精準施策,讓就業之路越走越寬廣。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在新的“進京趕考”之路上,我們要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努力繪就共同富裕的美好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