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戰略部署,要想打響打好鄉村振興攻堅戰,必須堅持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抓緊抓實軟硬件實力,讓黨旗始終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抓實支部建設,夯實鄉村振興“橋頭堡”。基層黨支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沿指揮所,基層黨組織強不強,直接關系鄉村振興戰略能否有效實施、見到成效。只有不斷夯實基礎,才能更好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不斷壓實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補短板、強弱項。要牢固樹立“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的理念,全面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優化提升行動,建立村級人才庫,通過培訓“走出去”、經驗“引進來”的方式,不斷提升基層干部農業知識水平和數字化技能,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愛農支農的“頭雁隊伍”。 聚焦產業發展,激活強村富民“硬實力”。“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增強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壯大集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路徑和關鍵舉措,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落腳點和著力點。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突出產業主導地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斷筑牢發展根基,積極促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著力走出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贏”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要創新黨建引領下的產業發展模式,按照“黨建強村、產業富村” “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堅持把抓實黨建項目與發展壯大產業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努力實現產業在哪里、黨組織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致力走出一條黨建促發展的新路徑。 完善治理結構,增強基層治理“軟實力”。“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高效的基層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就要突出有序有效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不斷提高鄉村振興的集約化、扁平化水平,推行及時性、零距離服務,致力形成“網格+黨建”鄉村治理新模式。要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圍繞“自治有力,法治有序,德治有效”的目標,加強推進“三治融合”制度建設。要加大基層黨組織對基層治理制度建設的領導力度,通過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機制、民主協商機制、群團動員機制、社會參與機制等,逐步補齊基層治理制度的真空地帶和薄弱環節,致力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