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至2021年,中國網民規模從5.64億增長到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3%,形成了全球最為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互聯網在創造便捷生活的同時,網絡亂象也滋生蔓延。網絡暴力、信息泄漏、造謠傳謠、電信詐騙等現象屢禁不止。作為網絡社會的參與者,人人都應維護網絡文明,人人都應參與網絡治理,共同弘揚新風正氣,共建清朗網絡環境。 高舉黨旗,以創新理論鑄魂網絡空間。把黨的創新理論播撒在互聯網主陣地上,用好紅色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不斷強化受眾意識,既要注重傳統媒體的“大聲量”,理直氣壯地開展宣講,又要注重社交平臺的“大流量”,加強理論產品多角度創作、多平臺分發和多維度覆蓋,采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等形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讓網上的主旋律更高昂,唱響堅定不移跟黨走、矢志不渝奮斗新時代的最強音。 播撒文化,以優秀風尚滋養網絡空間。網絡文化是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我們需要在深化文化供給側改革、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下大功夫,在推動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延綿久遠,推動人們的精神和物質的共同富裕上邁出更大步伐。優秀傳統文化需要藝術再現、網絡賦能以成為出圈爆款“火起來”,也需要在文物析理和文旅融合中“活起來”,更需要在涵養家國情懷、踐行報國之志中“立起來”。要廣泛開展時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網上推選活動,弘揚傳播網絡正能量,積極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網絡文明氛圍。 激濁揚清,以綜合管治凈化網絡空間。建設網絡文明離不開清朗的網絡空間,離不開持續向好的網絡生態。要把凈化網絡生態環境、維護良好網絡秩序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堅持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進一步健全網絡法治體系,既對癥下藥又全面施策。督促落實互聯網企業的平臺主體責任,在內容生產、發布流程、熱門彈窗、定向推薦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不斷提升管網治網水平,提高網絡生態治理效能,真正做好健康網絡信息的守門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