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不由地被一組組數據震撼,被一張張圖片感動,被一件件模型激勵。它回顧了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光輝歷程。 復興之路,是整個國家的偉大藍圖,也是每個華夏子弟的執著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百年奮斗鑄就歷史輝煌,信心百倍推進復興偉業。今天,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當代青年應不負囑托,志存高遠,德才兼修,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各行各業綻放奮斗光彩,擦亮青春底色。 回首過去,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中國共產黨從風雨飄搖的“一葉扁舟”發展為如今的“巍巍巨輪”,同共產黨人的砥礪前行是分不開的。沒有革命先烈的奮勇拓荒,就沒有震撼世界的“春天的故事”;沒有無數黨員的首創精神,就沒有改革開放的輝煌成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一言以蔽之,創新不僅能夠轉化為生產力,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更能增強國家綜合國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唯有孜孜求索,為祖國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創新動力,才能書寫人生華麗篇章。 審視現在,道路決定命運,堅持才能勝利。水滴石穿,繩鋸木斷,貴在堅持;積跬步至千里,積小流成江海,功在不懈。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這主要得益于我黨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毋庸諱言,當代青年唯有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向前,以更大的熱情和激情投身到新時代的奮斗偉業里,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行穩致遠,實現人生出彩。 展望未來,藍圖變為現實,付出才能成功。習近平總書記曾寄語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理想。”今天的幸福是一點一滴干出來的,美好的明天是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當代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畏艱難,善于作為,主動投身到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去,了解國情、深入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練就過硬本領,書寫擔當,展現作為,不辱使命。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當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肩負起歷史的重任,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