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人類社會的美好憧憬,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的文化淵源。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馬耳他圣瑪格麗特中學“中國角”師生,鼓勵更多馬耳他青少年積極參與中馬人文交流,不斷促進中馬友好。 以精神文化為引領,打牢交流基礎。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在漫長的文明進程中,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文化在保持了民族自信的同時,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認同,共同的理想和精神,為合作與交流打牢了基礎。隨著信息時代高速發展,我國在多處國家設立“中國角”,無數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飄洋過海,融入國際,向世界展示我國的文化,也在世界范圍內凝聚共識。 以行為文化為基石,提升合作質效。“時代鑄就文化魂,春風吹拂產業興。”若精神文化是一團火焰,那么行為文化就是助其不斷燃燒的木材。“守正”“創新”是我國企業發展的縮影,要求我國企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科學應變、推陳出新。在全球化時代,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度越來越高,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只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篤定前行。 以和諧文化為目標,展示大國風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生活的世界歷史和現實交織、希望和挑戰并存,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唯有守望相助、合作共贏才能讓人類共享發展成果。《禮記》中講道:“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我國先后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的就是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展示著大國的風范與氣度,責任與擔當。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時代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共識,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做文明互鑒的促進者和人民友好的傳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