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播電影《獨行月球》講述了一個被落在月球的宇航員獨孤月,通過努力即將達成回歸地球的心愿時,卻又甘愿犧牲自己拯救地球的故事,有歡笑、有振奮、也有感動。正如影片中所說,“有一種人,平平淡淡是他的人生,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是緊要關頭,他總能挺身而出。” 勤撣“思想塵”,做理想信念“守護人”。讓獨孤月堅持走下去的是“馬藍星”,是對回歸地球的渴望。鄉鎮基層“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每天不停地在統計匯總、宣傳落實、總結分析,不斷報送日報、周報、月報,精神不斷內耗。腳不沾地、馬不停蹄是常態,每天都恍若“趕命人”。很多時候也不禁懷疑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讓我們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甘做單位的最后一束光的是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心,是初心、是使命。學習業務知識是“知其然”,學習理論知識卻是知其“所以然”。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為上級部門調研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我們的工作就有意義;鶎痈刹總兪菂R聚成支撐獨孤月那一句“你不是一個人”的萬千燈火中的一盞,也許不那么起眼,但不可或缺。 甘為“孺子牛”,做履職盡責“中間人”。獨孤月作為基地的維修工,看似不著調的他仿佛是基地里的“透明人”。領導、專家無疑是讓人敬佩的,是行業的佼佼者和領頭人,但這畢竟是少數。一個專業技術過硬、恪盡職守的“中間人”、“維修工”又何嘗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不墊底也不拔尖,可以專心做自己;鶎庸ぷ魅藛T,是政策的“最后一公里”,F在許多高材生扎根基層、奉獻基層,既要術業有專攻,以專業水平提升治理能力;又要事事都精通,能夠調解各類矛盾、處理各種問題。一個縱深、一個橫向都是基層需要的能力。工作中,我們要學做“中間人”,既要上傳下達,摸清情況底冊、弄懂法律政策,更要時刻保持“空杯心態”,做政府的“嘴”、單位的“手”、百姓的“腿”,張嘴能說、提筆能寫、遇事能辦,盡職盡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勇當“螺絲釘”,做甘于奉獻“沖鋒者”。帶著“雷神之錘”引爆π+的獨孤月守護了整個地球上的人類。很多人說“90后年輕人,不懂奉獻,是垮掉的一代”。誠然,我們不是“爆破大王”楊根思,不是“孤島英雄”王繼才,也不是“教師媽媽”張桂梅,但廣大基層干部堅持點亮信仰之光、汲取榜樣力量,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搶險救災、疫情防控一線,用鐵腳板丈量著網格內每一寸土地,又何嘗不是在踐行“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誓言?“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基層干部要沖鋒在一線、戰斗在一線,把“小我”融入人民、融入黨和國家偉大事業的“大我”中,有一分熱,就發一分光;鶎勇飞,你我未曾獨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