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新疆開啟今年第7次國內考察,并作出重要部署。作為黨員干部,我們更應深刻體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這片廣袤土地的深情牽掛,努力奮進,為國家、人民作出更多貢獻! “守望相助,共創未來”構筑了全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團結之魂。滿天星斗,照亮浩瀚蒼穹;各族團結,共育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新疆之行中,在大學、社區、博物館等考察點都重點談到了民族團結,他說“各民族大團結的中國一定是無往而不勝的,一定是有著光明未來的”“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每一個輝煌繁榮的時代都呈現出民族大團結之勢。“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各族人民更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向前看,齊心協力,砥礪前行,共同建設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環境良好的大美新疆、大美中國。 “鑄劍為犁,不改丹心”凸顯了兵團戰士戍邊衛國的忠誠之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六十多年來,一代代兵團人懷揣對祖國的熱愛和建設好新疆的理想信念來到這里扎根和奮斗,戈壁的風吹不垮他們堅挺的身姿,荒漠的夜寒不了他們赤熱的胸膛。他們時刻踐行著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屯墾戍邊,無悔無怨,最終把戈壁變成良田,把荒漠變成綠洲。廣大黨員應學習并汲取“兵團精神”迸發出的忠誠愛國、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強大力量,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更好地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奮力實現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固本浚源,與時偕行”匯聚了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的歷史之魅。俯仰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們的文化財富燦若星河,件件文物重現的不僅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亙古恒星的余暉;烈烈風聲穿行在古城狹長的街道,那是數千年前古人的呼吸,亦是文明的先聲。那時風動,此時心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考察中來到了世界文化遺產交河故城時,著重強調“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不斷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中蘊含著獨特的中華民族精神,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是與國際社會文明對話的必然要求。“在血脈和文脈的傳承中,找到個人、民族的根與魂”,我們是共產黨人,應當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誠繼承者、保護者和弘揚者,汲取并發揚其中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立足自身文化優勢的同時,與時代特色相融合,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打造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文明中國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