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在空間站組合體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任務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一部航天事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赤誠的愛國史。在無數航天人的努力下,在“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偉大事業基于傳承、偉大事業成于實干”的載人航天精神指引下,我國的航天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航天英雄”激勵著青年干部立足平凡崗位,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各項發展貢獻力量,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學習“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的航天精神,做“特別敢擔當”之人。習近平總書記講,青年干部一定要敢于擔當,不要有軟骨病。我們要把祖國的需要當作我們人生的追求,把強烈的愛國情懷體現在崗位上、落實到行動里。“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后,毅然放棄國外優厚條件,沖破種種阻撓回到祖國;“衛星之父”孫家棟先后主持北斗導航、月球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建設,在耄耋之年依然堅守航天第一線。一代代航天人視祖國的航天事業為生命,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他們用青春甚至生命譜寫了奉獻之歌,向我們闡釋敢于擔當的杰出智慧。我們不能做溫室的花朵,因為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艱苦環境才是青年干部歷練成長的“試金石”。面對困難,我們要沉心靜氣,迎難而上,敢于擔當、善于擔當、勇于擔當,才能成為時代棟梁。“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面對困難,靜下心來尋找解決困難的方式方法,才能不斷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的能力。 學習“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航天精神,做“特別勇攀登”之人。航天科技是技術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業,我國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與航天人勇于登攀的拼搏精神和進取意識密不可分。它是神舟七號航天員在飛船火警中沉穩完成太空出艙任務,決定“即使我們回不來,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的豪言壯語;也是火箭發射突然中止時,奮不顧身向塔架逆行奔跑的決絕背影。要有航天人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攀登意識,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攀登過程中拼搏進取。“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工作中,常常會面臨許多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我們要敢于嘗試,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周全準備、對癥下藥,把握好事物發展的規律。出現失敗時不氣餒,善于總結經驗教訓,化挑戰為機遇、化被動為主動,用自己的嘗試來為自己積累“錯誤的教訓”和“成功的經驗”,豐富自己的成長歷程。 學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航天精神,做“特別能創新”之人。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導航,中國航天取得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一點就是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國重器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航天精神為代表的一組組創新強音,感動和激勵著人們披荊斬棘、追逐夢想。廣大青年干部作為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要全面學習和領會中央精神,拓寬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廣闊視野;要敢于創新,而不做過客、當看客;要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成功的背后,永遠是艱辛努力,青年干部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求真務實、有為善為,用創新思維指導實踐,探索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各項工作發展的著力點,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青年干部要傳承和弘揚“航天英雄”的“航天精神”,不斷賦予航天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用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于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