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歷朝歷代都是國家的富庶之地、賦稅重地。今年以來,全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決扛起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提出的“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干部群眾立足水韻之城,揮毫潑墨、盡情書寫,奮力譜寫“富強美高”新江蘇的壯麗畫卷。 堅定“筆正氣足”之根,“江蘇精神”更抖擻。行路者,身正不怕影子斜;執筆者,筆正方能繪宏圖。千里壯麗畫卷,萬里發展藍圖,說到底靠全省干部群眾共同干出來。近日,江蘇有線“喜迎二十大”融合專區正式上線,重溫百年黨史、謳歌新時代、迎接二十大,成為全省津津樂道的“黨史寶庫”“精神家園”。優化學習形式、豐富宣教載體,用科技成果匯聚共識,成為凝聚全省黨員干部正能量的“金鑰匙”。近期,“2021年度江蘇優秀文藝成果”獎勵項目揭曉,59項優秀成果合計獎勵1736萬元,不僅反映出全省文藝作品的質量提升了,也折射出全省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注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守正創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江蘇文宣魅力正在領跑全國、走向世界。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全省干部群眾共筑“精神堡壘”,匯聚成新時代的最強“江蘇精神”。 揮舞“筆走龍蛇”之姿,“江蘇實力”更穩健。在新冠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下,全省經濟發展保持蒼勁有力步伐,各項指標遙遙領先,呈現行云流水之姿,發展勢頭不可阻擋。今年1-5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外貿進出口總值2.13萬億元,同比增長8.5%。此外,總投資約50.7億元的“潮涌浦江·示范區先行啟動區重點項目”開工,“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文旅消費推廣第三季推出500余項活動,“三新”經濟迅速崛起……牢牢穩住了經濟大盤。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投資5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確保糧食產量在700億斤以上;小麥機收率超99.8%,夏糧顆粒歸倉、秋糧適時播種,牢牢端住了自己的飯碗。經濟和糧食底子更加雄厚,不僅“錢糧袋子”更充盈,科技創新也更有底氣。目前,全國15.1%的領跑技術在江蘇,1/5的高技術產品來自“江蘇制造”,江蘇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1%。保持穩中有進、進中有速、速中有效的高質量發展,壯大了更具競爭力的“江蘇實力”。 胸揣“筆下點睛”之意,“江蘇情懷”更亮眼。謀發展、抓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切都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這才是“點睛之筆”“應有之義”。截止今年5月,全省國有房屋租金共減免31.57億元,惠及近7萬市場主體;企業留抵退稅達1336.3億元;擴大實施社保緩繳政策面,緩解各行業生產困難,持續釋放政策減免“禮包”助企紓困,讓市場主體平穩渡過難關。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規范化零工市場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建設標準,預計今年將建設17個省級規范化零工市場,支持廣大求職者多渠道靈活就業;同時,還新出了12條就業具體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救企業、保就業,從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維護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利益。江蘇智慧法院建設指數現居全國法院第二位,提供更加優質的訴訟服務,司法建設更加科學公平;開展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司法救助,全省建成“一站式”專門辦案區102處,司法關愛更溫暖。發展得再好,都是為了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舉措,展現了更暖民心、更具感染的“江蘇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