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江蘇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是今年十項重點工作之一。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領導人不懈探索,不斷深化對共同富裕的認識,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道路也越走越寬。毛澤東首倡“共同富裕”,凝聚全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的大同之路;鄧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鼓勵先富帶動、幫助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江澤民強調兼顧效率與公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胡錦濤突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精準檢驗農村共同富裕。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卻再次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看到,在農村已脫貧人口中還有不少群眾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也有不少群眾存在致貧風險。必須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的監測,提前采取措施給予有效幫扶。同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情況,加大患慢性病、需長期服藥等特殊困難群體幫扶力度。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精準部署農村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治本之策,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能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要做強農村產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培育壯大農產品精加工、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把生態綠色環境轉化為現實消費產品。要廣泛引導社會資本深度參與鄉村振興,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創業,匯聚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是精準規劃農村共同富裕。農村發展一直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大短板,必須要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把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縮小城鄉公共事業差距。要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精準維護農村共同富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只有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才能實現農村生態美與百姓富的統一。要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農村環境“六位一體”長效管護,推動創建提升整潔示范莊臺。嚴格落實河長制責任,全面清除中溝違章、漁網漁籪、吊機碼頭。結合林長制工作,常態化開展督查巡查,不斷提升林業資源管護能力。圍繞“豐富內涵、提升質效”,深化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新的時代,風帆已滿,航程開啟,讓我們攜手邁向共同富裕新征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