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發展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江蘇,作為經濟強省,共與全球64個國家締結352對國際友好省州和城市,430多對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總量穩居全國第一。近日,江蘇省“一帶一路”國際友城交流周即將拉開序幕。活動涉及經貿科技、教育環保、文化旅游、體育衛生等眾多領域。僅圍繞民生領域合作,各地各部門將啟動80多項合作項目。國際友城已經成為江蘇對外交往的重要渠道和顯著優勢。 見微知著,“蘇大強”彰顯硬核擔當。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江蘇累計建成億噸大港10個,開通國際近遠洋航線79條,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21億噸。組建江蘇國際貨運班列公司,開通中歐、中亞線路23條,累計開行量突破10500列。江蘇在“一帶一路”上的織起的交流發展網絡,在帶動省內區域開放水平的同時,也構建起了廣泛的江蘇“朋友圈”,體現了江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上的硬核擔當。“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江蘇要繼續當好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做實對外合作交流的“交匯點”,離不開各地方、各單位乃至你我的共同努力。 友城花開,“蘇渠道”構建雙向循環。截至去年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蘇實際使用外資223.2億美元,江蘇赴沿線國家和地區協議投資額超225億美元。“蘇渠道”讓江蘇形成東西交融,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今年1-5月份,江蘇出口同比增長達到9%,累計進出口規模居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占全國比重13.3%——近日南京海關給出的這份外貿經濟答卷,強勢回應了甚囂塵上的經濟衰退論,更是證明了江蘇在把握“一帶一路”發展上的真知灼見。在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上,江蘇交出了令人驚嘆的上半年高分“答卷”;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就需要我們瞄準目標、認清形勢,把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在攻堅克難中開創發展江蘇新局面。 深耕細作,“蘇舉措”打造江蘇“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良禽擇木棲,花香蝶自來。”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無論是在今年經濟“三重壓力”下的穩外資穩外貿工作專班和外資補鏈延鏈強鏈專班,還是為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抑或是助企紓困的“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要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蘇環境”,謀劃更適宜本地、更符合自身外向型經濟特點的“蘇舉措”,需要全省上下多點統籌、上下協調,打造吸引要素的“強磁場”、凝聚共同發展的“正能量”,讓廣大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經濟“生機盎然”。 山海不遠,和則同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上,讓我們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努力為繪好共建“一帶一路”工筆畫增添江蘇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