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對青年團員提出要做理想遠大、信念堅定、刻苦學習、銳意進取、敢于斗爭、善于斗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崇德向善、嚴守紀律的模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在新征程上,定要接續奮斗,做好先鋒軍、生力軍和實干軍,不負黨和國家的殷切期望,讓青春之花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光彩! 中國青年是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鋒軍。一百多年前,一群中國青年高舉著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救亡圖存的道路上自我覺醒,帶領身處于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脫離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他們高呼民主和科學,用生動的“德先生”和“賽先生”傳播先進思想,他們用血肉之軀推動中國進入“覺醒時代”,加速中國社會變革。他們是臨刑前堅決不跪的陳延年,即使被亂刀砍死,也寧死不屈,臨死前高喊著:“革命者決不下跪,只能站著死!”而他的弟弟陳延年,年僅26歲即英勇就義,臨刑前高呼:“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為了解放舊中國,開化新民風,解放舊思想,傳播新理念,他們不畏險惡,不懼強取豪奪,憑借一腔熱血拯救人民,拯救中國。中國先進青年積極參加革命運動,在打倒軍閥、抗日救亡、推翻國民黨統治的偉大斗爭中沖鋒陷陣,英勇就義。他們是年僅15歲即英勇就義的劉胡蘭,是高呼“誓志為人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的趙一曼,是用胸口堵住敵人槍口的21歲“特級英雄”黃繼光......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危難時的中國,為動蕩的中國社會貢獻出不朽的青春力量。 中國青年尤其是青年團員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力軍。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以共青團為代表帶領的中國青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后備力量,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緊跟黨走,參與社會變革,組建青年突擊隊、青年墾荒隊、青年掃盲隊,開展學雷鋒活動,喊出“把青春獻給祖國”的響亮口號;參與社會建設,爭當新長征突擊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號等等,發出“團結起來、振奮中華”的時代強音。他們是犧牲于22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雷鋒,以無私奉獻為基本內涵的雷鋒精神,在實踐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是排除艱難萬險,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放棄優渥工作環境回國的錢學森,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是“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孔繁森,他多次主動報名參與西藏工作,用生命樹立了青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光輝容貌......正是這一代又一代的臨危受命的中國青年,是他們用清澈的愛,只為獻給中國! 中國青年是奉獻于黨和人民最需要領域的實干軍。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偉大斗爭、危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離不開新征程中國青年奮斗的身影。他們是以黃文秀為代表的脫貧攻堅青年干部,主動請纓到貧困地區工作,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是以陳祥榕、劉暢等為代表的戍邊戰士,他們保衛祖國,駐守邊疆,換來祖國大地萬家燈火的祥和安樂;他們是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的青年“大白”,也是冬奧賽場上揮灑汗水的青年運動健兒,更是北斗衛星、量子科學等科技團隊的青年核心成員......新時代中國青年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他們迎難而上、順勢而為,他們是凡人更是英雄,“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披甲出征、砥礪前行,將星星之火燎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在廣大人民群眾這片沃土中,汲取養分,獲取力量,展現出中國當代青年的精神風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