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千古,恒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赝麣v史長河,無數(shù)中國青年人不啻微芒、造炬成陽,做中華脊梁、擔民族希望,與家國命脈同頻共振,循先輩履印、譜時代華章。 青年有志,應(yīng)當摒棄狹隘、追求寬廣。自古至今,便有蘇軾“且將新火試新茶,錦繡趁年華”,有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亦有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有李大釗“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無數(shù)先輩用熱血激情書寫青春,在時代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好在“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今青年人不屑蠅頭小利,不屑固執(zhí)偏見,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包容萬千氣象,將國之興盛,時代之發(fā)展作為使命,甘愿化作小小浪花奔騰不息,呼嘯加入洪流推動人類歷史不斷前行。 青年有志,應(yīng)當破除陳舊、守望新生。社會在前行,每一個時代的青年都有不同的使命。青年就該革故鼎新,應(yīng)時而變,不懈奮斗以引領(lǐng)時代乃至創(chuàng)造時代。正如張謇不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tǒng)觀念所束縛,毅然決然地探索“實業(yè)救國”的道路,努力跟隨時代變革的步伐,正是這樣有遠見卓識的一代代青年,經(jīng)歷過一次次變遷,仍然能在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窺見先機,積淀成國家強大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力量。 青年有志,應(yīng)當摘去標簽、磨礪自我。“何謂青年?有少年放肆無畏的夢想和成年擲地有聲的擔當。”80后、90后、00后,都曾被詬病成“垮掉的一代”,這種刻板印象似乎和時代的超速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青年人享受智能生活,人工制造便捷的同時,造成了缺乏志向、安于現(xiàn)狀的假象。然而事實證明,從汶川地震到新冠疫情,諸多青年不懼前艱,挺身而出,以稚嫩的肩膀扛起責任與希望。青年曄曄如扶桑,亦能挽狂瀾于既倒,撐大廈于斷梁。青年們在實踐中磨礪自己,證明自己,憑實力摘掉世俗給予他們的標簽,正如清華大學鄭翔瑜所說:“其實中國從來沒有垮掉的一代;有的只是一代代永不彎曲的青年脊梁。” 今日之青年,智性勃發(fā),血脈噴張;今日之青年,眼里有火,心中有光。青年懷揣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壯志,堅定不移地聽黨話、矢志不渝地跟黨走,傳承好五四精神,勇?lián)鷷r代重任,用無悔青春譜寫時代華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