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簾花影月三五,一碗湯圓情萬千。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作“上元節”。這個傳統節日寄托著人們追求和和美美的愿望,每家每戶都少不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魯迅先生在《熱風》一文中寄語年輕人要“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一分光。”身處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的青年一代當如“湯圓”般,心中永遠保持一股子“熱勁兒”,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發光發熱。 永葆“入山問樵、入水問漁”的學習熱勁,破除“本領恐慌”的堅冰。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引用這樣一句話:“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意思是要想增長才干,就要學習;要使刀刃鋒利,就得勤加磨礪。青年要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前提是學習,關鍵靠學習。應時刻保持“空杯心態”“歸零心態”,增強預見性和主動性,將“熱勁兒”用在孜孜以求的每一次蓄能中,心無旁騖、如饑似渴地進行學習,把成長的基石打深打牢,努力成為做好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養成琢磨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結合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中的難點,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深入鉆研并付諸實踐,做到知其事、究其道、用其法。 永葆“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奮斗熱勁,破除“畏難懈怠”的堅冰。“青衿之志,履踐致遠。”青年成長道路上不僅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坦途,更多的是“雪擁藍關馬不前”的坎坷。畏難便生難,不難也難;迎難而上便消難,難也不難。冬奧賽場上,面對落后的不利局面,谷愛凌挑戰自己從未完成過的難度動作,上演驚天逆轉,為中國代表團奪得第三金。立足新的起跑線,青年一代應以榜樣為標桿,厚植“我能、我行、我來、我上”的拼搏精神,將“熱勁兒”灑在爭先創優的每一場賽事中,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堅決擯棄“小成即滿、小富即安”的心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魄,多接“燙手山芋”,多做“熱鍋螞蟻”,敢于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干別人干不了的事,一件一件抓落實,一磚一瓦壘高樓,不斷在業績上創出新高度。 永葆“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奉獻熱勁,破除“被動應付”的堅冰。“等風來,不如追風去。”一味打“官腔”、唱“高調”,搞“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群眾只會“撇嘴”,不會“咧嘴”。只有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多一些“真招式”,少一些“假把式”,才能畫好“同心圓”、融洽“魚水情”。周恩來“大賢秉高鑒,公燭無私光”的高尚人格、焦裕祿“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精神風范......他們都是新時代青年對標對照的楷模!睹献印酚性疲“民之所憂,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青年一代尤其是青年干部,應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將“熱勁兒”暖在回應群眾的每一次訴求中,從一點一滴開始,從細枝末節做起,讓甘甜流淌進百姓心窩里。堅持邁開腳步沾泥土、俯下身子接地氣,多去農家炕頭、田間地頭,與群眾“嘮嘮嗑”,摸清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想。下足“繡花功夫”,把大事難事辦穩辦妥、把小事瑣事辦好辦實,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