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強調,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各級黨組織必須要“軟硬兼施”,鑄就一把“人才利劍”,披荊斬棘,為國家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力。 用“鳳凰巢”引才,完善軟硬環境。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很經典的對白:“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是的,人才。當前,各地的現代化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是普遍面臨人才匱乏、人才流失的窘境,而人才引進是一項基礎性工作。完善引進人才的軟硬環境,在醫療、交通、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個人發展等方面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幫助人才解決物質生活問題;建立更加科學的技術評價體系,擴大人才流動渠道,做到待遇招人、事業留人、情誼感人,把巢筑好,才能把“鳳凰”引進來。 用“硬任務”育才,搭建培養平臺。“玉不琢,不成器”,人才就像是一塊美玉,能不能將他雕琢成我們需要的樣子,關鍵在于組織部門要聯合地方高校、科研機構搭建科學的人才培養平臺。組織部門要“因材施教”,結合地方發展的現實需求,合理設計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安排其到合適的崗位發光發熱,使其有用武之地。有計劃地將人才安排到基層一線、重點崗位、中心工作中去,安排“硬任務”,在實踐中、壓力下成長作為,打造出一支高層次成長型人才階梯隊伍。 用“軟文化”留才,營造尊才氛圍。在培養鍛煉人才之時,不能只關注人才的工作成績,也要留心人才的精神生活。組織部門要不怕麻煩,主動為人才服務,組織團建活動,幫助人才融入當地社會,大力宣傳人才為地方發展做出的貢獻,引導社會營造尊重人才的氛圍,讓人才在情感上獲得更多的歸屬感。同時也要讓人才積極地參與到黨史學習中,提高人才的政治站位,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人才對政治和當地文化的認同,更好地留住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