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網絡不僅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而且也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發展的一個重要平臺和動力引擎。網絡安全已成為任何人不可僭越的“紅線”,在新的網絡安全戰略下,政府、企業還有個人都要建立網絡安全全局觀,政府要逐步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企業要不斷探索數據安全合規發展之路,廣大人民群眾更要切實做到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商業道德、職業道德,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務,不損害個人合法權益,不危害國家安全。 工作機制“實”,構建網絡安全“避風港”。中國是一個網絡大國,在向網絡強國邁進過程中,要讓網絡安全工作在發展快車道上高速行駛,必須要建立完善成熟的法治軌道和工作機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重點針對關鍵信息網絡安全防護、提高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推動基層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基層更要堅持維護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并重,全面系統地建立保障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網絡運行安全等各方面法律制度,自下而上層層推進網絡安全。 宣傳范圍“廣”,筑牢網絡風險“防控墻”。網絡安全問題,直接關系到政府職能的有效行使,關系到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民的個人利益。深入開展網絡安全知識技能宣傳普及,不斷提升不同階層的網絡安全意識與防護技能。通過網絡安全進農村、網絡完全進社區、網絡完全進學校、網絡安全進企業等多渠道,推動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整體提升網絡安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融合互動“強”,架起網絡安全“連心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發展運用,網絡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當前社會治理的重心已落到農村、社區,網絡安全更要下沉到農村社區,筑牢基層網絡安全防線。針對易遭網絡受騙的群體,要著重推進網絡安全工作和社區治理工作的雙融合。要從最突出的網絡詐騙、網絡安全問題抓起,從基層百姓最現實的利益出發,以網絡安全為媒介去貼近民眾需求,真正在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實現網絡安全,要依靠全體公眾的廣泛參與,要從意識、管理、法治等各方面綜合發力,才能建立起網絡安全體系,形成網上網下同心聚力的安全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