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乃“國之大者”。今年10月16日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發展糧食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糧食問題,歸根結底是種好地的問題,只有突破“誰來種”“在哪種”“怎么種”這三大關鍵性瓶頸,才能牢牢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端好中國飯碗。 藏糧于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充分發揮億萬農民在糧食生產中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有力有序實施政策扶持、技術支持、綜合保障等系列惠農舉措,切實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通過留住培養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育轉化一批,加快建成有文化、懂技術、會運營、善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人才庫”。不斷在凈化農村環境、優化農業結構、強化學習培訓上做文章、亮實招,為糧食生產主力軍搭建服務平臺,暢通晉升渠道,真正讓年輕有為的職業農民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 藏糧于地,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牢固樹立底線思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防死守20億畝耕地紅線。畫好糧食種植“面積圈”,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規范耕地占補平衡,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堅決打擊耕地“非糧化”等違法行為,確保耕地數量有增無減;構筑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快高標準農田和“兩區劃定”建設進程,實現糧食生產專業化、集約化、高效化,切實提升抵御風險和穩產高產能力;密織耕地土壤“健康網”,探索應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保水保肥、控污修復等土壤保護技術,提升耕地質量,實現“一季千斤,兩季噸糧”產量目標穩中有升。 藏糧于技,夯實科技振興基石。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智慧助農”發展戰略,加快糧食增產“卡脖子”技術攻關,著力構建完備的農業發展技術體系,牢牢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一方面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實施種源創新攻堅行動,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有力、種業市場監管有序的發展格局,全面守護種源“寶藏”,擦亮農業“芯片”;另一方面提升全產業鏈“附加值”,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糧食生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過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技術提升,實現高效農業附加值最大化,推動我國從糧食生產大國邁進糧食產業強國之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