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110年前爆發的辛亥革命可以說是“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打開了舊中國的國人開眼看世界的閘門。新的時代,我們不但要記得辛亥革命的精神“內核”,更要讓辛亥革命精神“內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煥發新“動能”。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繪就革命信念的“方向燈”。中共十五大對辛亥革命有過相關的論斷:“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辛亥革命是中國社會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盤桓在所有中國人頭上的亡國亡族陰影,讓千百萬的愛國志士起來拼命。1911年,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孫中山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提出“振興中華”,為后來的革命者、愛國者繪就了革命信念的“方向燈”。 “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盯牢為國為民的“方向標”。“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從現在回首一百多年的歷史,辛亥革命里千百萬中國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奮起革命,不是靠著簡單的鼓動就能發生的。陳天華在《警世鐘》中寫道:“要革命的,這時可以革了,過了這時沒有命了。”當時的舊中國面對的是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這迫使當時的愛國者、仁人志士只能通過武裝革命去打開新局面,拼得一線生機。他們從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初心中獲得不懼犧牲的力量,用鮮血和生命點燃了后來的革命“火種”,也正是在辛亥革命精神的激勵下,中國共產黨人承擔起先輩們未完成的事業,盯牢為國為民的“方向標”繼續奮斗,讓今天的中國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握緊實干擔當的“方向盤”。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我們雖身處和平年代,但也要記得是誰為我們拼下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為孫中山事業、辛亥革命精神的繼承者,我們要握緊實干擔當的“方向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繼承辛亥革命精神,賦予新的動力去繼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職責。“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國家強大、人民幸福,是辛亥革命者們的夢想,也是共產黨人和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無限的過去都以現在為歸宿,無限的未來都以現在為淵源”,在新的時代下,銘記辛亥革命精神、繼承辛亥革命精神,強化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讓辛亥革命的精神在中華兒女心中永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