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并再次以“石榴”為比喻,要求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晉人潘岳在《安石榴賦》對石榴就有“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的描述,而到了如今,恐怕潘岳先生也不會想到,“石榴”成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鑄就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象寄托。 “石榴根”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中根深本固。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篇章從來不是某個單一民族的敘述史,而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共同發展史。2014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燦爛的中華文化。秦漢雄風、盛唐氣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輝煌。”只有將各民族的共同發展立足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中華民族才能從厚重的歷史底蘊中汲取養分走向輝煌的未來。 “石榴花”在偉大中國的發展藍圖上爭相斗艷。中華民族一體化絕不是民族同化,尊重和保障民族多樣化毋庸置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民族、多文化恰恰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開發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靠五十六個民族共同來開創。”只有各個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百花爭艷、百花齊放,我們才能說中華民族的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整個中華民族才能實現真正的偉大復興。 “石榴果”在世界各國的民族之林上碩果累累。各民族的共同進步,即是中國之進步,即是中華民族之進步。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特別強調:“現在全中國56個民族都脫貧了,兌現了我們的莊嚴承諾。但我們還不能停步,接下來要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邁進,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長征!”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中華民族的發展不會漏掉一個少數民族。各族群眾是一個大家庭,攜手并進,方能讓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上屹立不倒。 小小的石榴,寄托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民族團結的莫大期望。各民族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深扎中華歷史之根,共研多元發展之策,同走互利共榮之路,才能如同石榴一般“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攜手共創美好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