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自然資源部公布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19.179億畝,園地3億畝,林地42.6億畝,草地39.67億畝,濕地3.5億畝,建設用地6.13億畝。“洪范八政,食為政首。”我國人多地少,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把關系十幾億人吃飯大事的耕地保護好。 營造氛圍,引導全民保護耕地。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隨著無土栽培技術等高科技越來越廣泛應用的今天,耕地仍然是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最為重要也最可寶貴的資源要素。保護耕地寶貴資源尤為重要,利用村電視廣播、網絡、宣傳標語、業務培訓等渠道,結合“全國土地日”“國家憲法日”“農民豐收節”等宣傳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制止耕地“非農化”的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六個嚴禁”和耕地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宣傳。作為新時代青年,保護耕地人人有責,青年應走進田間地頭解讀耕地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提升干部群眾保護耕地的法律意識和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能力水平,著力營造依法規范有序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圍。 完善體系,嚴控嚴打保護耕地。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依法依規做好耕地占補平衡,規范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堅守土地公有制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健全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和監督管理體系,切實落實耕地保護“八不準”“六個嚴禁”,堅持“嚴保嚴管、節約優先、統籌協調、改革創新”的原則,全面壓實責任,有效保護耕地資源。作為新時代青年,肩負時代使命擔當,主動出擊,精準把握耕地在社會經濟發展形勢,扛起保護耕地的目標任務,將保護耕地作為職責使命,讓土地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輔助器”、鄉村振興發展的“加速器”。 立章建制,壓實責任保護耕地。耕地紅線必須牢牢守住。保護耕地落實責任目標,壓實地方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將監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明確耕地保護的措施、責任和目標,形成了市、縣、鎮、村四級完善的管理保護網絡,促進了耕地保護責任落實到人到位,形成耕地嚴保嚴管的工作格局,不斷完善與實施耕地管理保護細則,扎緊織密守護耕地的“鐵籬笆”,縱深推進具體規范與遵循方向,加速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管理保護新格局。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眼睛向下”的科學態度、“解剖麻雀”的求真精神、“脫鞋下田”的務實作風,沖到基層一線,落實保護耕地各項政策,不斷守住耕地紅線促進發展惠及民生,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貢獻青春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