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弘揚“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各行工匠構建出新時代,每名黨員干部都應是精業篤行的踐行者。 無私奉獻鑄就匠心。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洪水如猛獸般來勢洶洶,不平凡的歲月里,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崗位“C位出圈”:疫情下的社區工作者們,洪災下收留受困群眾的95后ktv老板,暴雨中逆行為受困人員做了6個小時心肺復蘇的于逸飛……敬業,是他們在其位的準則;奉獻,是他們謀其職的追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獻是實現“1+1>2”的最佳途徑,也是從敬業到精業必不可少的“添加劑”。身為黨員干部,也只有無私奉獻,才能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倒不必非得是轟轟烈烈,也可是眾生中點點螢火,最是在迷茫中撫慰人心,又能激起千層浪,一簇簇傳遞下去,生生不息。 學以致用煉就精業。代言詞有很多,如山航是“徑直起飛”的代言詞,解放軍是“安心”的代言詞,中國基建是“基建狂魔”的代言詞……其中或有笑說,或是感動,或為震撼,但皆是美談。不可否認,沒有金剛鉆,攬不了這瓷器活,有了十足的本事和把握,才能將工作將責任做出色做出圈。“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業精于勤荒于嬉。”年輕人正是學習的好年紀,學理論知識以明心,學規矩守則以正身,學勞模精神以精業,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當下的每筆腳踏實地的付出,都將被時代饋以厚贈。 開拓創新旨在篤行。愚公移山,移平也只是練就了移山的本領。但倘若開拓思路,山在眼前,可移山可建隧道,可傍山筑路可打造地標風景……山礙眼,一如崗位上的棘手問題、麻煩選項,視而不見則走遍彎路,見而不思則難如移山,開拓創新才能柳暗花明。做群眾工作,很多司空見慣的疑難問題,再用老掉牙的傳統方式去拖延緩解已是落伍之選,聽取群眾意見、熟悉掌握互聯網思維、開啟主動服務群眾模式,是脫離被動局面的有效方式,而如何在其中更好地保持平衡、實現質效最大化,則是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斷探討、總結的問題。黨員干部在其職,精業以專攻,成長以篤行,唯有本領與經驗并重,才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成長為一名小小“工匠”。 |
